很多朋友对于服务器生命周期和软件生命周期七个阶段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云服务的生命周期包括
云服务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优化和退役这几个阶段。
在规划阶段,主要是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分析,确定云服务的目标、功能和预期效果。例如,一个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在线销售平台,规划阶段就需要明确平台的用户群体、产品展示方式、交易流程等关键要素。
设计阶段则是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设计出云服务的架构、数据库结构、用户界面等。比如,在线销售平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安全*以及用户体验,确保平台能够应对大流量访问和数据存储需求。
开发阶段是云服务生命周期中的核心环节,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选型进行具体的编码工作。以在线销售平台为例,开发人员需要编写后台逻辑处理代码、数据库操作代码以及前端交互代码等。
测试阶段是为了确保云服务的稳定*和安全*,通过各种测试手段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比如,对在线销售平台进行*能测试、安全测试和用户接受度测试,确保平台在上线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部署阶段是将开发完成的云服务正式上线运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硬件资源的配置、网络环境的设置以及数据的迁移等问题。对于在线销售平台来说,部署阶段还需要确保与支付系统、物流系统等外部服务的顺畅对接。
运维阶段是在云服务上线后,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控、维护和更新,以确保服务的稳定*和可用*。例如,定期对在线销售平台进行安全检查、数据备份和*能调优,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进行功能更新和迭代。
优化阶段是针对云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可能涉及到技术架构的调整、代码的优化、资源的重新分配等。对于在线销售平台来说,优化可能包括提升页面加载速度、优化搜索算法等。
退役阶段则是在云服务达到其生命周期的终点时,对其进行有序的关闭和清理工作。这包括数据的迁移或备份、资源的回收以及相关的法律合规处理。例如,当在线销售平台决定停止运营时,需要确保用户数据的妥善处理,以及服务器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回收。
二、什么事软件工程软件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六个阶段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生活质量。
软件工程师是对应用软件创造软件的人们的统称,软件工程师按照所处的领域不同可以分为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程序员、测试员等等。人们也常常用程序员来泛指各种软件工程师。
定义:
创立与使用健全的工程原则,以便经济地获得可靠且高效率的软件。
应用系统化,遵从原则,可被计量的方法来发展、操作及维护软件;也就是把工程应用到软件上。
与开发、管理及更新软件产品有关的理论、方法及工具。
一种知识或学科,目标是生产品质良好、准时交货、符合预算,并满足用户所需的软件。
实际应用科学知识在设计、建构电脑程式,与相伴而来所产生的文件,以及后续的操作和维护上。
使用与系统化生产和维护软件产品有关之技术与管理的知识,使软件开发与修改可在有限的时间与费用下进行。
建造由工程师团队所开发之大型软件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科。
对软件分析、设计、实施及维护的一种系统化方法。
系统化地应用工具和技术于开发以计算机为主的应用。
软件工程是关于设计和开发优质软件。
SDLC有很多种(瀑布,V,螺旋等等),不是所有的都有六个周期
瀑布 SDLC是六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确认),集成,和维护
软件工程方面的资料我建议找英文的
三、软件生命周期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假想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反复验证这个假想的可行*,成本,收益;如果行业内已有类似的可参考的软件那么就会简单一些,如果没有就只能利用一些模拟和预测的方法来帮忙了。在假想确定要实施的时候一定要组织一次启动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由总裁级别的领导宣布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目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希望各方通力合作。
第二阶段:需求开发阶段
软件的5个特*中的易用*在本阶段要重点考虑。本阶段可能是争议最多的阶段,对于同一种业务功能需求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会有一套详细的软件功能描述,不同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不一样的,易用*也会不一样。如果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一定是易用*越好越满意,但是站在信息部门的角度如果成本超出了预算就不得不追加预算,如果不能批准就不得不和业务部门反复探讨协商了。信息部门各个方面的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如果在某个方面的成本超出了预算一定要及时提出,包括开发方面,测试方面,硬件方面。通常见一些公司只有一个项目经理或者销售人员代表信息部门参与到这个阶段的讨论中,接受了很多成本远超出预算的业务需求,殊不知这一个人怎能精通各个方面,怎能准确地计算出成本。不知这些公司的上层领导们是怎样想的。如果是一个乙方公司这样不专业的做法通常的结果就是亏本买卖,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断压榨一线的技术人员。在国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很普遍。作为一个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真希望这种现象会尽快好转,多给技术人员一些尊重和成长的机会,最终形成良*循环。
通常在这个阶段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会参与进来,对于参与的技术人员负责人要求比较高,他要熟悉公司的现有技术架构,使用或者复用时的成本;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公司财务部门,预算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流程比较熟悉;所有的素质要求都是为了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标示出来的三个要素和高质量的标准。
站在整个项目的负责人的角度看平衡各方利害通常是很有挑战*的任务,作者曾经参加过竞越公司开办的一门叫做思维技术的课程,其中提到过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中选出最适合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的方*。作者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个方*使用在本阶段争议比较多的焦点上。
如果本阶段没有争议是不正常的现象,本阶段的争议越多后面阶段的争议相对就少,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看成功率就相对高,总成本就相对低。
第三阶段:设计阶段
在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得足够充分之后本阶段的工作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本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承上启下。
软件方面: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实现阶段的负责人,以及软件在运行期间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是同一个人。这四个负责人可以分开,但是要保证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能够充分理解上一个阶段负责人的工作输出的想法并且是认可的。如果四个责任人分开会面临以下几个管理问题:
1.由于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并不继续向下负责,所以可能出现不认真或者输出结果不达标的问题;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以至于问题一直留到最后解决,甚至于无法解决,成本高到远远超出预算。
2.知识传递的问题,如果下一个阶段的负责人不能理解上一个阶段的负责人的理念,那么就需要两位负责人在一起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两位负责人不能达成共识又会引起另外的问题。
但是如果四个负责人都是同一个人,也许有人会质疑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对于一个大项目来说一个人无法胜任。在这里作者必须*作者是个敏捷开发主义者,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发布一次版本,测试通过就上线运行。这样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也就是把在开篇提到的那个三角形中的范围因素设定为正好适合一个负责人能够胜任的界限。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不言而喻,项目成功率高,风险度低,也可以尽快实现软件的价值-为业务服务。也许还有人会质疑如果每一次发布的版本的新增功能太少,在架构设计方面可能会有偏差,会需要不断重新设计架构。作者一直以来的理解是软件的架构和软件的源代码是可以分开考虑的。举个形象的例子就是架构和源代码的关系就像书架和书的关系,可以在开始就准备一个大书架,然后一本一本添加书籍,很长时间都不需要换书架。如果开始准备的是一个小书架,书籍很快就会把书架填满,这时一个小书架就不够用了,解决办法可以增加一个小书架,也可以换成一个大书架。增加一个小书架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子系统,换成一个大书架就相当于重新设计架构,然后增加新的模块。但是作者不能确定在开始是用一个小书架好还是用一个大书架好,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观点,作者主张把书架设计成可以由一个人就能够灵活添加或者减少书架体积的模式。这时架构设计们的价值就明显地展示出来了。放书的工作就相对简单多了。
硬件方面和测试方面的道理应该是类似的。
第四阶段:实现阶段
有了质量标准,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加工实现了。在实现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质量是否达标,是否是按照设计方案来实现的。如果这个阶段的负责人是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和将来的第三层运维支持负责人,那么这两项检查工作会很顺利。软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源代码管理工具。硬件方面一定要有一个配置管理工具。
第五阶段:质量检查阶段
实现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内检,本阶段的质量检查属于外检,换成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看是否能够达到质量标准。作者主张需求开发阶段参与的技术负责人,设计阶段的负责人,质量检查阶段的负责人和运维期间的重复质量检查负责人都由同一个人来担当。
本阶段还面临一个管理问题就是质量检查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所以缺陷管理工具和完善的质量报告是很必要的。对于软件上线运行后出现的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如果是一个未发现的软件缺陷,如果一定要有*措施,作者主张开发方面负责承担60%的责任,质量检查方面负责40%的责任。作者不主张奖惩措施,主张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功与过实在是难以划定清楚,必然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但是让大家明白公司业绩好了,奖金就会多,福利就会提升以及公司存在个人的工作就会存在这样的道理却很容易。但是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是个太过高级的话题,超出了作者的工作经历所覆盖的范围,只是有一点深刻体会就是公司要给予员工家的感觉,只要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那么公司就没有抛弃这位家人的理由,每年工资的提升至少不少于通货膨胀率。作者认为这样的家人应该会有比较强的主人翁精神的。
第六阶段:部署阶段
这个阶段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作者能够提到的几点就是:
1.本阶段可以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
2.可以把软件的部署分为应用程序层和数据库层。
3.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服务器和域管理,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一定要使用集成身份验证。
4.应用程序池的账号一定要使用服务账号,密码要使用密码管理工具。
5.服务账号只能用在应用程序池用来连接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能远程登录服务器和使用在连接数据库的客户端软件上。
6.如果不是域管理能够做到的,那么所有的密码都应该使用加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