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4台服务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怎么在两台电脑上设置smb服务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中国互联网有多少台根服务器

我国有4台根服务器。

中国的互联网信息中心一共设立了4台域名根服务器,有F、L、K、L根镜像服务器。此外还有工信部批复的香港域名服务器,因此还有JX0007L的域名根服务器。

根服务器的存在主要用于DNS的解析,DNS可当作邮政编码,根域名服务器就是邮递员会通过这个邮政编码更快的投递邮件,解析域名。通常情况下,根域名服务器解析DNS是非常准确的。

设立根服务器的原因。

以为内世界各国对美国互联网依赖*大,全部的IPv4根服务器都是在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和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一直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IPv4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等等管理。所以美国利于对根服务器的控制就可以完全控制互联网,这种情况对其他国家网络安全造成潜在的重大威胁,所以我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服务器。

二、4台服务器,4个网站mysql数据库,如果实时同步

查找MYSQL主从同步方案,

已经很成熟的方案了,一主,多从,主服务器负责写入,从服务器只读。

mysql主从方案主要作用:

读写分离,使数据库能支撑更大的并发。在报表中尤其重要。由于部分报表sql语句非常的慢,导致锁表,影响前台服务。如果前台使用master,报表使用sl*e,那么报表sql将不会造成前台锁,保证了前台速度。

发扬不同表引擎的优点。目前Myisam表的查询速度比innodb略快,而写入并发innodb比myIsam要好。那么,我们可以使用innodb作为master,处理高并发写入,使用master作为sl*e,接受查询。或在myisam sl*e中建立全文索引,解决innodb无全文索引的弱点。

热备,sl*e和master的数据“准实时”同步。

准备工作。先分别安装两台MYSQL(主服务器:192.168.84.137,从服务器:192.168.84.130)

配置MASTER。找到my.f文件,修改:

server-id= 1

log_bin=/var/log/mysql/mysql-bin.log

expire_logs_days= 10

max_binlog_size= 100M

binlog_do_db= study#要备份的数据库

#binlog_do_db= backup#要备份的数据库

#binlog_ignore_db= test#不需要备份的数据库

其中,虽然作为主机,但server-id不是必须为1.但一般都填1

binlog_do_db为需要复制的db。 binlog_ignore_db为忽略复制的db。需要增加DB的话,就增加相应的一行。(最好写在从库配置)

重启master数据库,运行检查: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检查是否以master形式启动了。

+------------------+----------+----------------------------------+------------------+

| File| Position| Binlog_Do_DB| Binlog_Ignore_DB|

+------------------+----------+----------------------------------+------------------+

| mysql-bin.000001| 1087| study,backup| test

+------------------+----------+----------------------------------+------------------+

1 row in set(0.00 sec)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log%";

#需要看到这样的一行,说明binlog已经开启了: log_bin| ON

在master上为sl*e建立用户

mysql> grant replication sl*e on*.* to'replication'@'192.168.84.130' identified by'123456';

这样,主机配置完毕。

配置sl*e

server-id= 2#随便什么数字,多台sl*e注意不能为重复就可以了。

#log_bin=/var/log/mysql/mysql-bin.log#sl*e的binlog就没有必要再开启了。注释掉。

master-host= 192.168.84.137#master的IP

master-user= replication#上面操作中,建立的用户名

master-password= 123456#上面操作中,建立的密码

配置生效后,配置与master的连接:

mysql> CHANGE MASTER TO

-> MASTER_HOST='192.168.84.137',

-> MASTER_USER='replication',

-> MASTER_PASSWORD='123456',

4台服务器 怎么在两台电脑上设置smb服务器

->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 MASTER_LOG_POS=1087;

其中MASTER_HOST是master机的ip,MASTER_USER和MASTER_PASSWORD就是我们刚才在master上添加的用户,MASTER_LOG_FILE和MASTER_LOG_POS对应与master status里的信息

sl*e:mysql> show sl*e status/G;

#很多很多列

======================================================================================================

到此,可以做一些检测*的东西:

有三个必须调试成功,

1从库连接主库进行测试: mysql-h192.168.84.137-ureplication-p123456此处必须连接成功

2 show master status;必须有相关显示

3 show sl*e status;

必须为

Sl*e_IO_Running: Yes

Sl*e_SQL_Running: Yes

如果Sl*e_IO_Running为No,可以考虑执行下面的语句,根据实际进行修改。

SL*E STOP;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实际Position;

SL*E START;

此时Sl*e_IO_Running应该恢复为Yes,同步进行了!

如果Sl*e_IO_Running仍然为No,则可以考虑重新启动mysql

==================================================================================================

接下来,将主机数据 copy过来

这个流程比较复杂:)各个步骤注意所在的机器

sl*e:mysql> stop sl*e;#停掉sl*e的复制先。

master:mysql>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锁掉master服务器的所有表,禁止写入。

master:mysql> show master status;#还是上面的语句,查看并记录下 File mysql-bin.000002, Position 1087

+------------------+----------+----------------------------------+------------------+

| File| Position| Binlog_Do_DB| Binlog_Ignore_DB|

+------------------+----------+----------------------------------+------------------+

| mysql-bin.000001| 1087| study| test|

+------------------+----------+----------------------------------+------------------+

1 row in set(0.00 sec)

chluo@master:~$ mysqldump-uroot-*l study> study.sql#在命令行中导出DB的数据,这里是bash操作:)

master:mysql> unlock tables;#导出完成之后,解锁。 master可以继续跑起来了。

chluo@master:~$ scp study.sql :/#将导出的sql传送到从服务器

chluo@sl*e:/$ mysql-uroot-*l study< study.sql#在sl*e的命令行中导入DB的数据,这里又是bash操作:)

sl*e:mysql> start sl*e;

数据的拷贝简单来说就是主从服务器上要同步的数据库结构必须是一样的

三、阿里云的服务器4核8g,10M带宽并发访问,能支持多少用户

没有准确的答案的。

这款配置还是相对较高的配置,以官网来说,每天大概500ip,PV大概3000左右,同时在线人数最多不会超过50人吧,这种流量相对一个企业站来说还算可以,这个服务器完全可以符合要求,目前运行了相当长时间,服务器没有出现过任何中断,截取Alexa的排名数据仅供参考。

扩展资料:

这款配置的峰值并发用户应该可以到几百个用户,这里有太多因素决定同时并发数了,比如网站图片视频数量多少,数据库是否和文件服务器分开,每个用户在站点上打开的页面多少等都会影响服务器负载。

另外这些数据其实都只是一个预估的数据,显示情况远比理想状况复杂很多很多,比如要是在这台服务器安装配置一些额外的服务,而当前服务运行的进程可能就会对服务器造成负载的提升等等。

因此能支持多少用户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配置可以支持绝大部分企业站点的正常运行相当长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务器

四、怎么在两台电脑上设置smb服务器

1、win键+I键打开windows设置。

2、打开网络和inter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

3、打开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并且在两台电脑都设置密码。

4、确认两台计算机都打开了Server和ComputerBrowser服务。运行services.msc,找到Server服务,启用。

5、打开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在其中添加以下用户组:Administrators-Backup-Operators-UsersEveryone

扩展资料:

SMB(全称是Server Message Block)是一个协议名,它能被用于Web连接和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沟通。SMB最初是IBM的贝瑞·费根鲍姆(Barry Feigenbaum)研制的,其目的是将DOS操作系统中的本地文件接口“中断13”改造为网络文件系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smb

五、一台服务器可以装四个内存条吗

不建议4根内存条使用:

如果主板只是支持双通道内存,理论上主板插上4条8G内存和两条16G内存在*能方面没有太大差别,毕竟都是32G双通道内存,但在实际应用中两条16G内存的*能反而略高一些。所以组建双通道内存,在内存容量够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两条内存组建双通道内存。

含义

目前主流的主板都支持双通道内存,安装四根内存条和安装两根内存条都是双通道内存,内存带宽是一样的,主板插四根8G内存与两根16G内存,容量相同,带宽相同,所以理论*能差别也不大。

在实际测试中,安装两根16G内存条组建32G双通道内存在*能方面略高于四根8G内存,主要还是由于增加内存条数量,并不会增加内存的带宽,但会略微增加cpu的负荷,导致cpu和内存的*能略有下降。

六、全球互联网有多少个ipv4根服务器

全球互联网有13台原生的IPv4根服务器。

IPv4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球仅有13台IPv4根服务器,其中美国有1台主根服务器、9台辅根服务器,英国、瑞典和日本各有1台辅根服务器。这意味着全球IPv4的13台根服务器中,美国占据了其中的1台主根、9台辅根,而全球IPv6的25台根服务器中,美国占据了其中的4台。

IPv4时代全球仅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美国有1个主根服务器、9个辅根服务器,英国、瑞典和日本各有1个辅根服务器。但IPv6时代,在与美国相关的互联网机构ICANN的管理下,全球IPv6的根服务器已经有25台,并打破了中国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其中美国占据4台,英国、瑞典和日本各有1台。中国不仅有4台根服务器,还打破了IPv4时代全球仅有13个根服务器的状况,形成了全球16个国家共25台根服务器的格局。

总的来说,虽然全球IPv4的根服务器数量有限,仅有13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IPv6的推广,全球根服务器的数量和分布正在发生变化。

七、为什么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跑4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随着企业对各种系统下应用软件整合的需要不断增多,虚拟化技术可以允许企业用户在一台服务器硬件上同时运行多个软件操作系统实例,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用户原有的不同系统下的应用软件整合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了,这样就简化了管理,增加了系统的稳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用此句古言来评论今天的IT现状丝毫不为过。

今天,随着IT应用的深入,IT与业务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在大幅提升业务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适应变革的灵活*差、技术体系复杂混乱、技术标准不兼容、技术系统互操作*差、系统安全脆弱、IT系统管理不规范等。

事实上,传统的企业IT系统尽管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但是适应*却越来越低,业务与IT之间的鸿沟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回顾企业IT建设历史,人们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分应用而单独规划的,每个应用系统除了选择合适的软件外,都会根据软件的要求,单独配置各种硬件资源,――从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到网络资源,都是这样完全垂直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应用都势必按照自己所需要的峰值来配置这些资源,以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去满足业务需求,企业得到的是一个个横向的、无任何资源共享的烟囱式IT架构。

比如说,某企业网络办公需要5台4路服务器,ERP需要5台8路服务器,但是,这两套系统的峰值使用时间完全可能错开,如果把它们合并起来使用,可能只要只要15、16台服务器就够了。就此而言,原有的烟囱式IT架构造成了4到5台设备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毫无适应能力。事实上,应用系统越多,适应*就越差,造成的浪费也越大。这种情况在金融结算领域的表现更是典型。银行每到年底都要结算报表,这时处于IT计算用量高峰期,会用满IT计算资源。而在平时,银行很多结算没有开始,处于IT计算低谷期,有时仅用到20%的IT计算资源,另外80%可能就白白浪费。面对原有企业IT系统的缺陷,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新的技术应用,能够实现IT与业务的完全同步,帮助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合理有效地动态配置各种基础设施资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成了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目前,HP VSE(虚拟服务器环境)更是成为业界可实际交付使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事实上,银行如果采用HP VSE领先IT虚拟化技术,建设具有的适应*IT基础设施之后,那么在月底结算的业务高峰期,IT平台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的人工命令,甚至监控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资源调配策略,就可以自动把其他小型服务器的空闲资源聚合成一台大服务器,集中所有资源,全面应对峰值业务。而在平时,则可把资源用于其他业务系统等。更重要的是,即使某个部分出现故障,具有高度适应*的IT平台也能自动调用资源,接管相应计算,避免因故障而宕机,实现不间断稳定的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