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服务器组成图解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服务器16个内存插槽顺序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戴尔服务器 RAID配置图解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

HS:Hot Spare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RAID1=2,RAID5=3,RAID10=4,RAID50=6

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 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 Settings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如果开启后(红框处有X标志为开启),可以修改Stripe Element Size大小,以及阵列的Read Policy与Write Policy,Initialize处可以选择是否在阵列配置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高级设置默认为关闭(不可修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建议不要修改此处的设置。

6、上述的配置确认完成后,按Tab键,将光标移至OK处,按回车,会出现如下的提示,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阵列,建议进行初始化操作,如果配置阵列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之前的数据,则不要进行初始化。按回车确认即可继续。

7、配置完成后,会返回至VD Mgmt主界面,将光标移至图中Virtual Disk 0处,按回车。

8、可以看到刚才配置成功的虚拟磁盘信息,查看完成后按esc键可以返回主界面

9、在此界面,将光标移至图中Virtual Disk 0处,按F2键可以展开对此虚拟磁盘操作的菜单。

注:左边有+标志的,将光标移至此处,按向右方向键,可以展开子菜单,按向左方向键,可以关闭子菜单

10、如下图红框所示,可以对刚才配置成功的虚拟磁盘(Virtual Disk 0)进行初始化(Initialization),一致*校验(Consistency Check),删除,查看属*等操作。

11、如果我们要对此虚拟磁盘进行初始化,可以将光标移至Initialization处,回车后选择Start Init。此时会弹出提示窗口,初始化将会清除所有数据,如果确认要进行初始化操作,在OK处按回车即可继续。

注:初始化会清除硬盘、阵列中的所有信息,并且无法恢复

12、确认后可以看到初始化的进度,左边红框处为百分比表示,右边红框处表示目前所作的操作。等待初始化进行为100%,虚拟磁盘的配置完成。

13、如果刚才配置虚拟磁盘的时候没有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剩余的容量可以在这里划分使用。将光标移至Space allocation处,按向右方向键展开此菜单

14、将光标移至 Free Space处,按F2键,至第15步,或者按回车至第16步

15、在弹出的Add New VD处按回车键。

16、再次进入配置虚拟磁盘的界面,此时左边红框处为刚才配置的虚拟磁盘已经选择的物理磁盘信息,右边红框处可以选择这次要划分的容量空间。同样,如果不全部划分,可以再次返回第13步,进行再一个虚拟磁盘的创建。

注:由于虚拟磁盘的建立是基于刚才所创建的阵列,所以RAID Level与刚才所创建的相同,无法更改。

17、每一次创建,都会在Virtual Disks中添加新的虚拟磁盘。这些虚拟磁盘都是在同一个磁盘组(也就是我们刚才所配置的RAID5)上划分的。

【二】配置热备(Hot spare)

配置Hot Spare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局热备,也就是指这个热备硬盘可以做为这个通道上所有阵列的热备;另一种是独立热备,配置硬盘为某个指定的磁盘组中的所有虚拟磁盘做热备,也就是说这个磁盘组以外的其他阵列即使硬盘掉线,这个热备也不会去自动做rebuild

配置全局热备:

1、首先要已经有存在的磁盘组(阵列),我们这里举例为已经配置了两个阵列,阵列0是由0、1、2三块物理磁盘配置的RAID5,阵列1是由4、5两块物理磁盘配置的RAID1,如图:

2、按CTRL+N切换至PD Mgmt界面,可以看到4号硬盘的状态是Ready。

3、将光标移至4号硬盘,按F2,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Make Global HS,配置全局的热备盘

4、确认后,4号硬盘的状态变为Hotspare

5、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磁盘组0与磁盘组1的热备盘都是同一个。

6、移除热备,进入PD Mgmt菜单,将光标移至热备盘处,按F2,选择Remove Hot Spare,回车移除

配置独立热备:

1、在配置好的虚拟磁盘管理界面下,将光标移至需要配置独立热备的磁盘组上,按F2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 Manage Ded. HS

2、将光标移至需要配置为热备的硬盘上,按空格键,看到X标识,说明此硬盘被选择。将光标移至OK处回车,完成配置

3、可以看到磁盘组0已经有了热备盘,并且是Dedicated。而磁盘组1并没有热备盘。

4、移除热备,同第1步,将光标移至需要移除热备的磁盘组上,按F2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 Manage Ded. HS

5、将光标移至需要移除的热备硬盘上,按空格键,去掉X标识,说明此硬盘被移除。将光标移至OK处回车,完成热备移除。

【三】删除虚拟磁盘:

1、将光标移至要删除的虚拟磁盘处,按F2,选择Delete VD按回车继续

2、在弹出的确认窗口,OK处按回车确认即可删除。

注:删除的同时会将此虚拟磁盘的数据全部删除。

3、删除磁盘组,将光标移至要删除的磁盘组处,按F2,选择Delete Disk Group按回车继续

4、在弹出的确认窗口,OK处按回车确认,即可删除

注:删除的同时会将此磁盘组的数据全部删除。

二、服务器16个内存插槽顺序

这样的X58双路服务器主板插内存条的顺序能标注下吗?

这样的X58双路服务器主板插内存条的顺序能标注下吗?

1、关于服务器内存插槽顺序的具体插法如下:首先,使用支持双通道母板和同一代两个内存模块的主板,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其次,执行四个存储插槽,其中两个由两个通道A和B组成,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2、内置了三通道内存控制器,上x58平台最好同时买三根内存组建三通道。具体的插法就是在1/3/5位置上插内存,2/4/6空着。要是你暂时只有两根内存,可以插1/3位置。

3、把三条内存插好(是024还是135这要看主板说明),一般支持三通道的X58芯片组默认开启三通道,或手动进入BIOS设置。

工业4g路由器怎么选择?

工业4g路由器怎么选择?

1、华为的4g工业路由器还可以。华为作为国内电子行业的大企业,知名度较高,商品是比较信得过的。但也偶有发生入网连接网超时等小问题。华为的4G工业路由器价格相对略高一些,而且室外用起来明显通讯有干扰。

2、R40工业级4口VPN无线路由器支持GSM/GPRS/EDGE2G网络、WCDMA网络、HSPA+5G、LTE4G网络等3G网络,通过无线连接为设备提供高速无线网络带宽,并具有双*备份,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连接。

3、具体看用途来定。无线信号的质量无线信号的质量会影响到无线传输的*能,所以可以选择外置天线多的产品,当然无线芯片的选择更加关键。

4、R300系列分为R300A、R300C、R300S、R300;主要是端口多少的区别,如果是企业用户建议选用5个百兆网口的R300S版本。

5、选购具有3C标志的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产品应当具有3C标志,消费者不应选购未经3C认证的产品。如经销商能提供产品的3C证书,消费者可在认监委的CCC产品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买了两块16g的内存条,请问应该插在2,4插槽还是1,3插槽?

服务器组成图解 服务器16个内存插槽顺序

买了两块16g的内存条,请问应该插在2,4插槽还是1,3插槽?

1、这是一块是X370主板,如图所示的四根内存插槽,从左向右被命名为A1A2B1B2,其中A和B代表两个内存通道,1和2只是为了编号,一般没影响。

2、你好。4条内存插槽,组成双通道时,将两条内存插入颜色相同的两条插槽内就可以了。

3、只要内存兼容*没有问题,都可以混插起作用。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内存需要组成双通道的话,就必须按照主板说明书的内存插槽编号相应插入需要组成双通道的内存。假如四条内存规格都一样,那就无所谓了。

4、四根内存插槽中,两条内存插3或4,为双通道模式,而插2或4槽为单通道模式。插槽的顺序号,在主板内存插槽边上有丝印标识。

惠普380g10服务器内存安装顺序

惠普380g10服务器内存安装顺序

安装顺序如下:按照服务器主板上的标识,将内存插槽分为通道1和通道2。在通道1中,从插槽1开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插入内存模块。在通道2中,也是从插槽1开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插入内存模块。

优先插白色3,6,9,其次插黑色2,5,8,最后插黑色1,4,7。步骤如下:打开dl380g7服务器机箱。卸下之前安装的内存条。选择dl380g7服务器型号相适的内存条,安装之前检查一下内存条是否完整,不弯曲。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服务器内存条的安装一般都会有一个编号顺序,而这个编号顺序一般都是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的。我们其实只要按照顺序安装就好了。

题主是否想询问“hp380g10怎么更换硬盘”步骤如下:关闭服务器并拔掉电源插头,确保安全。打开服务器的机箱盖,找到需要更换的硬盘所在的托架。

服务器内存安装原则。不能混合安装RDIMM和UDIMM。当安装了UDIMM时,每个通道的数量不能超过两个。所有被占用的通道配置必须相同。双处理器配置,每个处理器的内存配置必须相同。

双路主板,16个内存插槽,四通道内存怎么个插

双路主板,16个内存插槽,四通道内存怎么个插

看具体板子,新一点的u,都是集成内存控制器的,如e5,要把4条内存分两组,分别插两颗cpu对应的内存插槽上。

这个最好两条十铨的先插,然后开机试试能否正常工作(应该没问题)。然后再插剩下中的任意一个,再尝试开机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没问题,再插最后一根。

双通道内存条的正确插法图如下:工具:技嘉B450MDS3HVHyperXFuryCL16。找到主板的内存插槽,将内存插槽的卡扣向外打开。

依次为2槽3槽,最末为4槽。现在的主板都支持内存双通道,使用的内存双通道会提高内存*能。两条内存不想启用内存双通道,4个槽怎么插都行,想启用内存双通道,这么做:1槽3槽或2槽4槽,以2槽4槽优先配对插。

主板上内存插槽上会有两种颜色,其中同种颜色的组成一组双通道,内存条插同色位置就可以。双通道必须是容量,速率完全相同的两组内存,如果频率不同,会按照最低频率运行。

根同牌子同型号的内存条插到主板上是双通道。组建双通道时,两条同型同容的内存条要分别插在两个不同的内存控制器控制的内存插槽上。

内存条的插槽顺序

内存条的插槽顺序

关于服务器内存插槽顺序的具体插法如下:首先,使用支持双通道母板和同一代两个内存模块的主板,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其次,执行四个存储插槽,其中两个由两个通道A和B组成,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内存条的顺序,一般没有太严格的要求。随便插,通常也能用。但如果内存速度不一样,就有所区别。如果有两根以上的内存,应该组双通道。把同样频率的内存插在同样颜色的插槽上即可。

依次为2槽3槽,最末为4槽。现在的主板都支持内存双通道,使用的内存双通道会提高内存*能。两条内存不想启用内存双通道,4个槽怎么插都行,想启用内存双通道,这么做:1槽3槽或2槽4槽,以2槽4槽优先配对插。

插内存条的规则如下:如果只有一条内存,可以随便插。如果有两条内存,插在同样颜色的插槽上。笔记本最多两条,可以随便插。因为只有两条。

首先将需要安装内存对应的内存插槽两侧的塑胶夹脚(通常也称为“保险栓”)往外侧扳动,使内存条能够插入,如图1所示。

这种主板上内存插槽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完全相同。

三、图解TCP/IP

计算机使用模式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批处理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分时系统时代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间通信时代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时代

2000年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

2010年无论何时何地地一切皆TCP/IP的网络时代

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通信领域,人们经常提及“协议”。简单来说。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实现通信。换句话说,协议就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语言,只有支持相同的协议,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

计算机通信也会在每一个分组中附加上源主机和目标主机送给通信线路。这些发送端、接收端以及分组序号写入的部分称为“报文首部”。

TCP/IP协议并非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某种国际标准,而是由IETF(Inter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所建议的、致力于推进器标准化作业的一种协议。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以电子邮件为例,用户A在主机A上新建一封电子邮件,指定收件人为B,并输入邮件内容为“早上好”。应用层协议会在所要传递数据的前端附加一个首部(标签)信息,该首部标明了邮件内容为“早上好”和收件人为B。

表示层:设备固有数据格式和网络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用户A和用户B使用的邮件客户端一致,便能够顺利收取和阅读邮件,不一致时表示层就发挥作用了:将数据从“某个计算机特定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后再发送出去,接收端也进行相应处理。表示层与表示层之间为了识别编码格式也会附加首部信息,从而将实际传输的数据转交给下一层处理。

会话层:通信管理。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管理传输层以下的分层。假定用户A新建了5封电子邮件准备发送给用户B,是建立一次连接一起发送,还是分别建立5次连接各自发送,都是会话层决定的,会话层和表示层一样,也会在数据前段附加首部或标签信息再转发给下一层。而这些首部或标签中记录着数据传送顺序的信息。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被可靠传送到目标)。用主机A将“早上好”这一数据发送给主机B,期间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数据损坏,主机B只收到“早上”,此时也会将这一事实告诉主机A,主机A得知情况会将后面的“好”重发给主机B。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是传输层的一个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可靠*,这一层所要传输的数据附加首部以识别这一分层的数据。然而,实际上将数据传输给对端的处理是由网络层来完成的。

网络层:管理与路由选择。两端主机之间虽然有众多数据链路,但能够将数据从主机A送到主机B也都是网络层的功劳。相当于TCP/IP协议中的IP协议,网络层不能保证数据的可达*,所以需要传输层TCP协议确保可达*,所以TCP/IP协议实现了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网络层负责将整个数据发送给最终目标,而数据链路层则只负责发送一个分段内的数据。

物理层:以“0”、“1”代表电压的高低、灯光的闪灭。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将数据的0、1转换为电压和脉冲光传输给物理的传输介质。

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通过电缆相互连接。任何一台计算机连接网络时,必须要使用网卡(网络适配器、NIC、LAN卡),中继器的作用是将电缆传过来的信号调整和放大再传给另一个电缆,可以完成不同媒介之间的连接工作。网桥是数据链路层面上连接两个网络的设备,提供的是传递数据帧的作用,并且还具备自学机制。路由器是在网络层面上(OSI七层模型网络层)连接两个网络、并对分组报文进行转发的设备。网桥是根据物理(MAC)进行处理,而路由器/3层*机则是根据IP进行处理的。由此,TCP/IP中网络层的就成为了IP。对于并发访问量非常大的一个企业级Web站点,使用一台服务器不足以满足前端的访问需求,这时通常会架设多台服务器来分担。这些服务器的访问的入口通常只有一个,为了能通过同一个URL将前端访问分发到后台多个服务器上,可以将这些服务器的前端加一个负载均衡器。这种负载均衡器就是4-7层*机的一种。网关是OSI参考模型中负责将从传输层到应用层的数据进行转换和转发的设备。在两个不能进行通信的协议之间进行翻译,最终实现两者的通信。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邮件和手机邮件之间的转换服务。防火墙也是一款通过网关通信,针对不用应用提高安全*的产品。

美国军方利用分组*技术组件的ARPANET网络是互联网的鼻祖。而BSD UNIX操作系统实现了TCP/IP协议,随着UNIX系统的普及,TCP/IP协议开始盛行。TCP/IP可以单纯的指这两种协议,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它指的是包含HTTP、SMTP、FTP、TCP、UDP、IP、ARP等很多协议的网际协议族。

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和上节OSI参考模型中介绍的差不多。数据链路层是由网络接口(以太网驱动)来处理的,它会改数据附加上以太网首部,以太网首部中包含接收端的MAC、发送端MAC以及标志以太网类型的以太网数据的协议。

在以太网普及之初,一般多台终端使用同一根同轴电缆的共享介质型连接方式,访问控制一般以半双工通信为前提采用CSMA/CD方式。随着ATM*技术的进步和CAT5 UTP电缆的普及很快发生了变化,逐渐采用像非共享介质网络那样与*机连接的方式。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某人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并计划先后乘坐飞机、火车、公交车到达目的地。旅行社不仅帮他预订好了飞机票和火车票,甚至还为他指定了一个详细的行程表,详细到几点几分需要乘坐飞机或火车都一目了然。机票和火车票只能够在某一限定区间内移动,此处的“区间内”就如同通信网络上的数据链路。这个区间内的出发地点和目的地点就如同某一个数据链路的源和目标等首部信息。整个行程表的作用就相当于网络层。

DNS:将域名和IP相匹配。

ARP:以目标IP为线索,用来定位下一个应该接受数据分包的网络设备对应的MAC。ARP只适用于IPv4,IPv6可以用ICMPv6替代ARP发送邻居探索消息。

ICMP:在IP通信中如果某个IP包因为某种原因未能送达目标,那么这个具体的原因将由ICMP负责通知。

DHCP:使用移动设备时,每移动到一个新地方,都要重新设置IP,为了实现自动设置IP、统一管理IP分配,就产生了DHCP协议。

NAT:是用于在本地网络中使用私有,在连接互联网时转而使用全局IP的技术。

IP隧道:IPv4和IPv6之间进行通信的技术就是IP隧道。

TCP用于低速可靠传输

UDP用于高速不可靠传输

端口号就是用来识别同一台计算机中进行通信的不同应用程序,也被称为程序。

TCP传输利用窗口控制提高速度,无需等到每次应答来进行下一次发送,而是有个窗口进行缓冲,来提高吞吐量。

TCP拥塞控制,利用拥塞窗口来调节发送的数据量,拥塞时减小窗口,流畅是增大窗口来控制吞吐量。

我们日常网络访问的 用的是 tcp,那还是看一下这个过程吧

tcp可以提供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服务,全双工说白了,就是同一时间 A可以发信息给 B, B也可以发消息给 A,俩人同时都可以给对方发消息;半双工就是某个时间段 A可以发给 B,但 B不能给 A,换个时间段,就反过来了。

这个过程理解起来,就像两人在喊话:

A:喂,有人吗,我想建立连接

B:有哇,你建立吧,等你吆

A:好哒,我来啦

然后俩人就建立连接了...

一定要三次握手么,两次行不行?

这么一个场景:

A->B:洞幺洞幺,我是洞拐,收到请回复。

B->A:洞拐洞拐,洞幺收到。

请问根据以上对话判断:

1、B是否能收到A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

2、A是否能收到B的信息?(你猜?)

tcp的核心思想是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如果 2次,显然不行,但 3次就一定行么?未必,可能第三次的时候网络中断了,然后 A就认为 B收到了,然后一通发消息,其实 B没收到,但这是无法完全保证的。无论握手多少次都不能满足传输的绝对可靠,为了效率跟相对可靠而看, 3次刚刚好,所以就 3次了(正好 AB相互确认了一次)。

举个栗子:把客户端比作男孩,服务器比作女孩。通过他们的分手来说明“四次挥手”过程:

"第一次挥手":日久见人心,男孩发现女孩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忍无可忍,于是决定分手,随即写了一封信告诉女孩。

“第二次挥手”:女孩收到信之后,知道了男孩要和自己分手,怒火中烧,心中暗骂:你算什么东西,当初你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于是立马给男孩写了一封回信:分手就分手,给我点时间,我要把你的东西整理好,全部还给你!男孩收到女孩的第一封信之后,明白了女孩知道自己要和她分手。随后等待女孩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第三次挥手”:过了几天,女孩把男孩送的东西都整理好了,于是再次写信给男孩:你的东西我整理好了,快把它们拿走,从此你我恩断义绝!

“第四次挥手”:男孩收到女孩第二封信之后,知道了女孩收拾好东西了,可以正式分手了,于是再次写信告诉女孩:我知道了,这就去拿回来!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 Server端收到 Client端的 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发送 SYN+ACK报文。其中 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 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 Server端收到 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 ACK报文,告诉 Client端,"你发的 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 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 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静态路由是指事先设置好路由器和主机中并将路由信息固定的一种方法。缺点是某个路由器发生故障,基本上无法自动绕过发生故障的节点,只有在管理员手工设置以后才能恢复正常。

动态路由是管理员先设置好路由协议,其设定过程的复杂程度与具体要设置路由协议的类型有关系。在路由器个数较多的网络,采用动态路由显然能够减轻管理员负担。网络发生故障,只要有一个可绕的其他路径,数据包会自动选择这个路径,但路由器需要定期相互*必要的路由控制信息,会增加一定程度的负荷。

根据路由控制范围分为 IGP(内部网关协议)和 EGP(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算法分为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通过距离与方向确定通往目标网络的路径

链路状态算法:链路状态中路由器知道网络的连接状态,并根据链路信息确定通往目标网络的路径。

IGP包含RIP、RIP2、OSPF

EGP包含EGP、BGP

RIP是距离向量型的一种路由协议,广泛应用于LAN

RIP2是RIP的第二版。新增以下特点:使用多播、支持子网掩码、路由选择域、外部路由标志、身份验证密钥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在RIP和OSPF中利用IP的网络部分进行着路由控制,然而BGP则需要放眼整个互联网进行路由控制。BGP的最终路由控制表有网络和下一站的路由器组来表示,不过它会根据所要经过的AS个数进行路由控制。有了AS编号的域,就相当于有了自己一个独立的“国家”。AS的代表可以决定AS内部的网络运营和相关政策。与其他AS相连的时候,可以像一位“外交官”一样签署合约再进行连接。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地区的AS通过签约的相互连接,才有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

转发IP数据包的过程中除了使用路由技术外,还在使用标记*技术。最有代表*的就是多协议标记*技术(MPLS)。

MPLS的标记不像MAC对应到硬件设备。因此,MPLS不需要具备以外网或ATM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作用,而只需要关注它与下面一层IP层之间的功能和协议即可。

MPLS优点:

1.转发速度快

2.利用标记生成虚拟路径,并在它的上面实现IP等数据包的通信。